数据库恢复技术 掌握事务的概念与特性 了解故障的种类
浏览量: 次 发布日期:2023-10-09 12:43:46
数据库恢复技术 掌握事务的概念与特性 了解故障的种类
第八章:数据库恢复技术。
了解数据转储和日志文件在数据库恢复中的作用,掌握各种恢复策略的处理过程,并深入探讨具有检查点的恢复技术和数据库镜像的作用。尽管信息丢失的情况可能发生,但数据库系统必须采取措施,以确保即使发生故障,也能将数据库恢复到故障发生前的某种一致状态。
·8.2数据库恢复概述:
→8.4恢复的实现技术:
→8.6具有检查点的恢复技术,要求数据库系统具备自动或手动创建检查点的功能。
→事务与程序:一般而言,一个程序包含多个事务。根据缺省规则,系统会自动为每个事务分配一个唯一的标识符。
·定义事务的两种方式:BEGIN TRANACTION:表示事务开始。COMMIT:表示事务提交。ROLLBACK:表示事务回滚。
→2.向账户B存入1000元(B+1000)。
→8.4恢复的实现技术:
→8.6具有检查点的恢复技术,是一种保证数据库数据一致性的方法。宿迁数据恢复实现恢复的基本思路是将数据库恢复到故障发生前的某个一致状态。
→8.6具有检查点的恢复技术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处理。恢复操作主要包括撤销事务(UNDO)和软故障的处理。软故障可能是由于系统断电等原因引起的。恢复策略需要清除病毒和其他可能导致信息丢失的因素。
8.2数据库恢复概述:
→8.6具有检查点的恢复技术被称为后备副本或后援副本。数据转储可以分为静态转储和动态转储两种方式。在系统中无运行事务时进行的动态转储是指转储期间允许对数转储操作,即转储期间不允许(据库进行存取或修改),即转储和操作简单,保证数据一致性,克服了静态转储的缺点,不用等待正在运行的用户事务结束,也不影响新事务的运行。(3)各个事务的所有更新操作。动态转储技术要求高,转储过程相当繁锁,用户事务结束才能进行,并且在动态转储期间,需建立日志重新的事务必须等待转储结束,将转储期间各事务对数据库的修改活动登记下来,形成转储结束时刻的日志文件副本。
8.4恢复的实现技术:
→8.6具有检查点的恢复技术,将其事务标识记入撤消队列。未完成事务对数据库的更新可能撤销所有未完成的事务,已提交事务对数据库的更新可能重做所有已提交的事务,还留在缓冲区没来得及写入数据。
→恢复到最近一次转储时的一致性状态。
→(2)装入相应的日志文件副本(转储结束时刻的日志文件副本),重做已完成的事务。将日志记录中“更新后的值”写入数据库。具体过程如下:
→8.2数据库恢复概述:
[预置指令-润色-通用]8.4恢复的实现技术:在日志文件中写入一个检查点记录这些事务最近一个日志记录的地址。在日志文件中找到最后一个检查点记录。
8.2数据库恢复概述:
8.6具有检查点的恢复技术,为避免磁盘介质出现故障影响数据库的可用性,许多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了数据库镜像(Mirror)功能用于数据库恢复。数据库镜像:将整个数据库或其中的关 数据同时存放在两个分离的物理磁盘上。每当主数据库更新时,DBMS自动把更新后的数据复制到另一个磁盘上,从而自动保证主数据库与镜像数据库的一致性。这样,一旦出现纸质故障,可由镜像磁盘继续提供使用,同时DBMS自动利用镜像磁盘数据进行数据库的恢复,不需要关闭系统和n装数据库副本,保证"不间断"地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