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恢复咨询热线:400-666-3702  

欢迎访问南京兆柏数据恢复公司,专业数据恢复15年

兆柏数据恢复公司

 常见问题

 当前位置: 主页 > 常见问题

数据覆盖是怎么回事?数据被覆盖后能恢复吗?

浏览量: 次 发布日期:2023-10-10 12:17:21

数据覆盖是怎么回事?数据被覆盖后能恢复吗?

当我们存储一个文件时,操作系统首先在一个记录所有空间使用情况的表格中,找到足够容纳新文件的空间,然后把文件内容写到相对应的硬盘扇区上,最后在表格中标出该空间被占用了。当要删除一个文件时,一般并不对实际文件所占用的扇区进行操作,而仅仅是在该表格中指明那些空间是空白的,可以分配给别的文件使用。这时,被删除的文件的实际内容并没有受到破坏,可以恢复回来。

但删除文件后,又重新创建了文件,那么被删除文件所占用的扇区就有可能被新创建的文件所使用,这时就无法恢复原来被删除的文件了。这种情况,我们称数据覆盖。

由于几乎所有逻辑数据恢复都有可能遇到数据被覆盖的情况,那么我们就从逻辑故障数据覆盖实例来分析一下数据恢复的情况。

数据覆盖实例一:误删除后数据覆盖的情况。

用户误删除数据之后,又向误删除的分区写入了数据,即误删除后有数据覆盖,这种情况数据能恢复吗?我们来分析一下,如果误删除的数据比新写入的数据大,数据覆盖少,可恢复一部分数据。无锡数据恢复反之,恢复希望不大。

数据覆盖实例二:误克隆、一键还原、重做系统的情况。

误克隆、一键还原、重做系统,都是先将硬盘格式化,再写入系统文件,本身就有数据覆盖,导致数据丢失。如果是C盘被格式化,再写入系统文件,那么要对比一下原来系统数据的大小和现在系统数据的大小,原来系统数据大于现在系统的数据,数据覆盖小,C盘数据有可能恢复,反之,希望不大。如果是对其他某个分区格式化,再写入系统数据,那么就对比写入的系统数据与原来分区数据的大小。如果是格式化整个硬盘,整个硬盘只有一个分区了,系统文件写入之后还有其他的数据写入,那么就要看之后写入了多少数据。

数据覆盖实例三:误分区后数据覆盖的情况。

误分区、重新分区之后,所有分区将被格式化,在分区数有改变或分区大小有改变的情况下,往分区里写入数据,这种情况各分区数据能恢复吗?我们要通过计算来判断,首先计算原来各分区里数据的起始位置,然后计算现在分区写入数据的起始位置。数据恢复的多少,就是要看原来各分区里数据的起始位置与现在分区写入数据的起始位置有没有交叉,没有交叉的部分,数据才是安全的,也是有可能恢复的数据。

以上我们从逻辑故障数据覆盖实例来分析了数据恢复的情况。总之,我们要看新写入的数据与原来数据的比例。原则上讲,如果新写入的数据比丢失的数据大,那么数据覆盖多,造成了丢失数据恢复的可能性小。如果新写入的数据比丢失的数据小,那么数据覆盖少,丢失数据恢复的可能性大。

相关推荐